廣東電網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廣東累計發電裝機容量達2.27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廣東發電裝機電源類型涵蓋傳統與新興能源,煤電、氣電、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儲能電源等多元互補,共同構建了百花齊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廣東在應對不同能源需求和環境挑戰時更具靈活性和穩定性。
“風”“生”水起
在湛江500千伏徐聞東輸變電工程項目空地上,3臺打樁機正有節奏地勻速抬升,精準捶擊地面,挖土機、運輸車正有條不紊地裝載泥土運到集中地堆放,徐聞東輸變電工程正爭分奪秒、緊張有序地開展土建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作為祖國大陸最南端500千伏變電站,其計劃2025年12月建成投產,投運后可作為新能源匯集站,滿足遠期新能源并網、負荷增長及網架優化的需要。
為風從海上來搭建通道,只是廣東能源逐“綠”而行、向“新”而生的縮影。截至今年3月底,廣東新能源裝機容量達6740萬千瓦,同比增長35%,占比達總裝機容量30%,為廣東區域能源結構轉型注入強勁動力。同時,2024年,廣東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迎來大爆發,累計新增風光發電裝機達1683萬千瓦,占廣東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60%,顯示出風光發電在我國能源替代中強大的生命力。
除了“風”“光”輝映,另一種“小眾”新能源也在南粵大地展現出其潛力和價值。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東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69萬千瓦,同比增長6.6%,占總裝機容量2.1%。“雖然我省生物質電源裝機與其他新能源類型相比容量不大,但生物質能作為零碳可再生資源,已經通過發電方式應用于社會生活各領域,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貢獻。”廣東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喻振帆表示。
新型儲能發展強勁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廣東電網側和電源側新型儲能項目累計投產規模達到193.39萬千瓦/288.21萬千瓦時,較上年底增長超過4%,月累計利用小時數120小時,平均充放電效率89%,廣東省內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高,調節作用不斷增強。
在這一發展浪潮中,大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熟運用到用戶側儲能充放電負荷智能監控分析領域。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成功搭建起用戶側儲能充放電負荷智能“透視鏡”感知模型,實現低成本、高效率解析全市用戶側儲能充放電總負荷規模變化,提升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對新型電網的掌控及預測能力。
“我們將谷、峰(尖)段電價起始時間定義為負荷觀測點,結合各類新型負荷接入時間,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每類負荷變化情況的可靠拆解,低成本透視電網能源組成結構,進一步提升電網對用戶側儲能的接納及調節能力。”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配網調度值班員陳宇婷介紹,該模型為用戶側儲能對電網安全風險的影響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在不增加設備成本前提下有效解決用戶側儲能接入規模無法掌控難題。
(歐陽逸雪 溫存 趙雯 劉思嫻 陳其勛 趙艷)
“風”“生”水起
在湛江500千伏徐聞東輸變電工程項目空地上,3臺打樁機正有節奏地勻速抬升,精準捶擊地面,挖土機、運輸車正有條不紊地裝載泥土運到集中地堆放,徐聞東輸變電工程正爭分奪秒、緊張有序地開展土建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作為祖國大陸最南端500千伏變電站,其計劃2025年12月建成投產,投運后可作為新能源匯集站,滿足遠期新能源并網、負荷增長及網架優化的需要。
為風從海上來搭建通道,只是廣東能源逐“綠”而行、向“新”而生的縮影。截至今年3月底,廣東新能源裝機容量達6740萬千瓦,同比增長35%,占比達總裝機容量30%,為廣東區域能源結構轉型注入強勁動力。同時,2024年,廣東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迎來大爆發,累計新增風光發電裝機達1683萬千瓦,占廣東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60%,顯示出風光發電在我國能源替代中強大的生命力。
除了“風”“光”輝映,另一種“小眾”新能源也在南粵大地展現出其潛力和價值。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東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69萬千瓦,同比增長6.6%,占總裝機容量2.1%。“雖然我省生物質電源裝機與其他新能源類型相比容量不大,但生物質能作為零碳可再生資源,已經通過發電方式應用于社會生活各領域,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貢獻。”廣東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喻振帆表示。
新型儲能發展強勁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廣東電網側和電源側新型儲能項目累計投產規模達到193.39萬千瓦/288.21萬千瓦時,較上年底增長超過4%,月累計利用小時數120小時,平均充放電效率89%,廣東省內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高,調節作用不斷增強。
在這一發展浪潮中,大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熟運用到用戶側儲能充放電負荷智能監控分析領域。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成功搭建起用戶側儲能充放電負荷智能“透視鏡”感知模型,實現低成本、高效率解析全市用戶側儲能充放電總負荷規模變化,提升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對新型電網的掌控及預測能力。
“我們將谷、峰(尖)段電價起始時間定義為負荷觀測點,結合各類新型負荷接入時間,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每類負荷變化情況的可靠拆解,低成本透視電網能源組成結構,進一步提升電網對用戶側儲能的接納及調節能力。”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配網調度值班員陳宇婷介紹,該模型為用戶側儲能對電網安全風險的影響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在不增加設備成本前提下有效解決用戶側儲能接入規模無法掌控難題。
(歐陽逸雪 溫存 趙雯 劉思嫻 陳其勛 趙艷)